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所以,现今社会上收藏“四宝”以砚最为多见,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
中国最早的砚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它和我们现在使用的砚台有何区别呢?
砚的历史同墨一样悠久。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古砚除了石砚外,还有用陶土烧成的陶砚,著名的唐代问世的"澄泥砚"即是陶砚中的名品;瓷砚,有南北朝时期青瓷砚,宋时的影青瓷砚、绿瓷砚、龙泉瓷砚、建窑墨瓷砚等。除此之外,还有以汉魏宫殿瓦制成的瓦砚等。
砚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因而也就有了"石虚中"、"即墨侯"、"万石君"、"石乡侯"、"铁面尚书"等别号。
种类
石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贵。
端砚是砚中极品,因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大约问世于唐武德年间(618-626)。《端溪砚史》称赞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它的优点是既不损笔毫,又易发墨。除此之外,端石还有着美丽的纹理,著名的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冰纹、石眼等。端砚从最初的讲求实用逐渐走向审美观赏,加工日愈繁细,除了形式多样的形质,还依其纹理雕刻以山水、人物、花草、鸟兽等等各种图案。
歙砚约产生于唐开元年间(713-741),也因产地歙州(今属江西)而得名。因砚材产于婺源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龙尾砚"。其石呈青灰色,质地较端溪石软一些,发墨也逊于端砚,较易干。著名的品种有龙尾、罗纹、金星、眉子等。
除此之外,还有秦砖,汉瓦,玉砚,陶砚等。
使用要点
用时注水,不用时须洗涤干净。洗砚宜用温水或冷水,不可用沸水。以丝瓜络擦之最宜。
磨墨后不可将墨放置砚上,容易伤损砚面。
选砚方法
砚的形式,不论方形圆形,一要“石理细腻”,石质能发,磨时快而细且不坏笔。二要砚心凹进,可以多贮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