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教论坛 > 正文

醒醒吧!没有不临帖能成功的书法家!

出处:中国书法  发布时间:2016-11-06 10:04:21  

    常常有些书法初学者不注重临帖,信笔由体,还大言不惭地列举谁谁谁不临帖而是大书法家,其中列举的名人毛泽东就是经常躺枪的一位。毛体书法的形成真的没有临帖吗?其实恰恰相反。

   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而且还是杰出的书法大师。就我们所见,从1915年到1966年这半个世纪里,毛主席的书法作品面世的足有450多件。就书体而言,有楷书、行书、草书,尤以草书、行书居多。他青年时期抄写过屈原的《离骚》全文,373行2490个字,全是拳头大小的字,均系楷书,一笔一画规规矩矩,足见功力的深厚和扎实。

图/毛主席小楷《离骚经》

   有人会说,那扬州八怪呢?这些“怪人”会乖乖临帖么?没错,他们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他们的作品,多有针砭时弊,不被正统书画艺术所认同,所以被定性为“怪”。可是,你知道他们的“怪”是怎么来的?

图/郑板桥临《兰亭序》

   最有名的是郑板桥,板桥的书法, 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开创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您难道还以为郑板桥是“现代派”的先河呢?郑板桥数十年研习书画,书法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 穷极变化。你当真他架空古人,独立自创?

图/金农隶书作品

   再说金农,也“怪”,隶书那个写的鲜见。但是,别忘了,金农他博学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鉴赏。金农年轻困苦时大量抄佛经,甚至刻砚,以此来增加收入,写彩灯,他汲取古人精华,勤学篆隶,并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所谓的“漆书”那是有传统审美基础的。

   当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拥有了自己的风格之后,临帖融合是需要深入了解(一些形的东西被暗藏,而气韵和神采的东西才被彰显),典型的比如启功。


启功临王羲之《十七帖》

   当然也有人质疑启功先生是否临帖。启功先生当然临帖,且非常人能及,他曾苦临二王,如《十七帖》(还有出版)《兰亭序》,以及临柳体、《淳化阁》、米芾等,也涉清人…启功先生是不不折不扣的帖学大家。

   所以,奉劝不临帖的朋友,自己实在不想临帖且直说,但别给书法前辈扣上不临帖的帽子,实为不敬。尤其是那些对临帖嗤之以鼻的朋友,醒醒吧!没有不临帖能成功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