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教论坛 > 正文

书法教育不应成为短板

出处: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4-04-29 10:49:17  

    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造对象。汉字是中华民族先民从世界万事万物中提炼出来的文字,充满智慧,上契天文、下涵地理、中通人文,成为中国人认识自然、组织社会、创造文化的工具。因此,书法与汉字也就同时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功能。

    近代以来,由于书法自身功能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汉字的书写越来越少,过去中小学曾开设的书法课已基本退出课堂,书法的群众基础也在日益萎缩。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国人对汉字和书法的熟知和掌握运用,进而影响到文化的传承。

    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欧阳中石、沈鹏、邵秉仁等先生,多次呼吁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在去年的两会期间,邵秉仁先生又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出:建议在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书法课的提案,并得到几十位科学技术界委员的联名支持,该提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于去年8月份,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书法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国家课程”的性质,必须开设,为书法全面回归教育,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奠定了制度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书法教育的缺失,书法基础教育研究薄弱,问题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书法仍然未能获得足够的地位,仍然只是美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而没有能够与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门类并列为一级学科。这大大限制了书法教育的开展。其二是高校设科的限制,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师资严重匮乏这一瓶颈,各省市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就是师资不足。其三是长期的“缺席”,造成了基础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从而制约了高水平书法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的编制,大量在学术上未经严格审核的基础书法教材泛滥,不仅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严重的是可能传播错误的书法观念和知识。如此种种,成为教育部的《意见》能否真正可持续施行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以欧阳中石教授为主编、叶培贵教授为副主编、北京多名高校教授和一线书法骨干教师参与编写、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书法》教材,适时推出,很好地缓解了教材问题。这套教材采用三个编写原则:识字和写字结合,书法与生活结合,学习与应用结合,很好地处理了“硬笔与毛笔”、“知识与技能”等关系,构建了一个科学而又系统的书法学习和认知体系。

    当然,教材只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教育的健康开展必须解决学科建设、师资短缺等问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程是语文教育的应有内容、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必须突出抓好基本功,致力于普遍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书法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体验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书法教育既要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又要符合一般艺术教育的规定性,还要充分显现书法与中国文化、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余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