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法界当务之急的基础工作,是提高全民的书写能力和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推动书法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体系、全过程,这些工作牵涉到教育、文化、文联、高校等部门和社会组织。应该做好三大重要基础工作:
一是推动落实中小学校的书法教育。
经过有识之士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教育部2013年终于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国书协应该统合各级书协、高校、中小学校等社会资源和力量,为这项工作提供师资、教材、教育、培训等方面支持,并协助落实。
二是着手推动书法进高考。
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人区别于世界其他国民,中国独特的艺术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书法,就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现行高考制度中,中国传统艺术不是必考科目。高考制度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中国传统艺术修养,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传统艺术修养的国民,想要弘扬传统文化,这是不现实的。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重要形式,是国民语文能力的重要基本素质之一,应该被列为中国教育的重要项目,在当今要像体育一样,在中考、高考中作为一个必考项目,占据适当分数。有这项制度的保证,中国书法才有可能在根本上得以复兴。
三是改进高校书法教育。
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知识结构健全、艺术修养出众的书家,而不是流水线成批复制抄书匠,这是教育部和高校书法专业的职责。要提高而不是降低书法专业招生文化考试门槛,达不到文化要求的人,不必进入高校、授予国民教育文凭,可以通过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的形式提高水平。应该调整高校书法专业教育教学大纲,健全知识结构,改变唯技巧论的教学导向。高校书法专业毕业生,应该在中国历史、古代汉语、文字学概要、中国书法史、说文解字、历代书论释读等方面具有较高修养,具备诗词对联等初步的古典文学鉴赏和创作能力。
要分批分步推动高校学生必修书法,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专业学生,比如中国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应该首先开始必修中国书法,然后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努力,逐步扩大到全体高校学生。
责编:福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