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教论坛 > 正文

贾平凹书法门外谈

出处:新浪网  发布时间:2014-11-03 12:09:48  

 

    当代作家中,贾平凹也许是唯一一位接近于“无意书家而竟成为书法家”的作家。

    在西安,向贾平凹索字者甚多,也许是不胜其扰,贾平凹在1995年底就曾经写过一幅“润格告示”。告示云:“凡索字者,每幅千元。否则,免开尊口。拒赴堂会,望合作。”1996年,贾平凹又精裱告示一则于大厅:

    “自古字画卖钱,我当然开价,去年每幅字千元,每张画一千五,今年人老笔亦老,米涨价字画价也涨:

    一、字。斗方千元,对联千元。中堂一千五。

    二、匾额一字五百。

    三、画。斗方一千五。条幅一千五。中堂两千。

    官也罢民也罢,男也罢女也罢,认钱不认官,看人不看性。一手交钱,一手拿货,对谁都好,对你会更好。你舍不得钱,我舍不得墨,对谁也好,对我尤其好。生人熟人都是客,成交不成交请喝茶。”

    贾氏润格与日俱增,润格告示常有变化。到2002年夏天,贾平凹之书法,四尺作品是三千到四千元,三尺作品和斗方是两千元,条幅两千元,匾额一字一千。①

    贾平凹多年来出版书画类作品以及在各地举办书画展的次数,已经超过了很多有名气的专业书法家。贾平凹为人题字,有时自我满足道:看,咱这字写得多好!贾平凹书房、大厅悬挂的也是他自己的书画。那么,贾平凹的书法,抛开因作家而贵的因素,从专业的角度看,究竟到了什么境界呢?

    朱以撒先生是这样评价的:

    贾先生的书法以“气”贯之,而“韵”则下气一等。贾平凹用笔几乎都是实笔,粗而重,拙而狠,机巧的表现少,动作上的技术性不多,每一个字笃实苍茫。因重整体气势,追求朴化,所以不在细节上修饰,行笔自如大胆稳当厚重,有北碑笔笔分明、昆刀断玉般的果断。贾平凹也有意运用浓淡墨的反差、对比来构成是觉得动态美。

    朱先生还觉得贾平凹的书风与书坛中专业书家书风有明显不同,贾氏的个人特征非常鲜明。②

    我以为,贾平凹的书法,意义在于他为书坛、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不同流俗的创作范式。他不问当今书坛流行的是什么风,他只写自己的心境,他只以自己的心境去写。他不问技巧,他只书写自己的美学观,只按自己的美学观去书写。贾平凹尝写“万法归一为我所用”横幅,但其实他只尊奉自己的趣味,他不依他人好恶而改变自己的书写方式和书写风格。

    贾平凹应酬多,写字多,也难免泥沙俱下。但贾平凹也时有神来之笔。比如朱以撒激赏的作品“惟道集虚  读书有福”,用笔有力,湿处饱满不滞,枯笔自然生成,拙味减淡,风神朗朗,堪称贾氏极品。和这幅作品相比,贾平凹自己认为是最好的“耸瞻震旦”(贺巴金百年大寿寿礼)条幅也逊色不少。又比如对联“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又拙朴,又飘逸,字与字间距疏阔,天风飒飒,我自山巅遗世而独立;这在贾平凹个人的作品中,也是难得一见的“气”“韵”“意”合一的神品。

    贾平凹的书法美学观念里,大,厚,拙,是关键。而这些特点,恰是北碑书风。贾氏不临碑帖,但遍观碑帖,他的书法追求是汉唐风貌,是大漠驼铃;他不喜欢小桥流水莺歌燕舞。

    由于贾氏追求的是厚重、朴拙,所以贾氏适合题写匾额。一幅作品文字过多,不适合贾氏。过多的文字占据过多的空间,不容易表现贾氏的趣味。贾氏写得较好的作品,以少字数作品为主,以对联、匾额最佳。

    沈鸿根拿来品评的贾氏作品是贾平凹贺兰亭创刊所作的“独领风骚”四字。沈鸿根评价说“点画厚重,结体紧密”“不华丽、不浮躁,有的是浑厚、朴实,还带点粗拙、平正”“气象浑朴”有汉隶气度、魏碑风骨。③

的确,贾平凹写得最好的字就是这种风格的字。

    贾平凹不是职业书家,所以他在对书作的提升上,没有作太多的思考。比如用笔缺少变化而有时臃肿乏力,字体右上倾斜有时失衡,结笔多顿书写不能酣畅淋漓。又比如,写字多有误笔,(如贺兰亭创刊“独领风骚”的“风”,为魏明伦所写“蜀中大鬼”的“蜀”等等)都是需要审慎,而未能审慎的例子。

    有贾平凹的书法在,书坛中人就有了一面镜子,就可以借它照见自己的面目和追求。(杭之)

 

注:

①详见鲁风《废都后院》(重庆出版社2006年1月)

②朱以撒《如是我观》(见《贾平凹书画艺术论》55页  陕西旅游2001年6月版)

③沈鸿根《少字数书法名家作品欣赏》(重庆出版社2005年6月版,255页)

 

责编:福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