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在线天津9月26日电(记者 张国 通讯员刘晓艳 刘倩楠)今天的天津大学院士齐聚,但聚焦的问题不是各自的科研领域,而是“科学与艺术交融之美”。中国工程院和天津大学共同主办的 “科学与艺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展暨学术论坛系列活动”在这里举行,共展出百余幅由十几位工程院院士创作的书画作品。
现场展出的书画作品囊括了潘云鹤、徐德龙、陈鲸、高金吉、何继善、王小东、石玉林、王玉明、马国馨、谢和平、刘昌孝、傅熹年、彭一刚的书画作品一百余幅,作品或苍劲大气,或酣畅浑厚,或精致雅丽,令人不欲释卷。
科学讲究严谨和精准,但艺术更加强调随性和创意。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工程学家也往往是“板正”的,似乎和艺术不搭界。但书画展现场展出的百余幅作品用高水平的艺术造诣告诉人们,科学和艺术“尽管法门不一样,但 道 却是一样的。”正如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所言:“我们工程院的院士都是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大家知道,搞工程科学主要靠的逻辑思维,讲究因果关系,讲究推理,讲究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可能大家感觉工程院的院士都有点学究,有点严肃。其实,我们工程院很多院士也是很讲究艺术修养的。艺术和科学也是相通互补的,科学中多些想象猜想,可以提升创新能力,艺术中加点理性思考,可以更加和谐,重点突出。”
书画展现场,院士们和天津市书画界名家、天大师生还举行了现场“笔会”。恰逢明年天津大学将迎来120校庆,大家纷纷题写该校“实事求是”校训表达对天大的祝福。天大建工学院结构工程2014级硕士杨光得到众多名家鼓励,即便是工科学生也要在艺术上有所追求。他说:“看到院士们写的书法我觉得非常震撼,让我重新思考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对我而言,我觉得书法是建筑的一部分。建筑结构之美,恰是安全与艺术的组合。艺术能让我寻找专业之外的美。”
责编:福建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