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法课堂 > 正文

开阔楷书的审美视野——学楷书的经历及探索

出处:中国艺术报  发布时间:2014-09-23 14:06:37  

    我学习书法是从唐楷入手的。至今清晰地记得,还没有上小学之前,父亲就手把手地教我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先一笔一划地学写基本笔法,然后学写间架结构。与此同时,父亲还给我讲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古人勤学书法的故事。诸如:王献之学书法将18缸水磨成墨写尽,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怀素观夏云悟笔法等。我听得神乎其神,想入非非,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无比神往。读小学后,在大字课(专门练写毛笔字的课)上,因为字写得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夸奖。于是,我学习书法的兴趣就更浓了。之后又在邻居姜大公的启蒙下,对诗、书、画、印有了更多认识。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在浙江安吉的一所中学任教。1982年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书法比赛,我写了一幅以颜真卿《勤礼碑》笔法创作的书法作品,获中学教师组三等奖。这也是我至今唯一以楷书参赛的作品。

    我在楷书的学习上,对唐楷中的颜、柳、欧、禇等,都下过功夫,曾试图将诸体熔于一炉,但谈何容易,所以常常思考,为什么字体的发展到了楷书就戛然而止?为什么唐代出现了众多楷书艺术大家,而之后的千百年里只有元代赵孟頫一人而已?即使是明代的文徵明、王宠也只是小楷被世人公认。如果说字体(甲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发展是因为唐代之后印刷术的兴起与发展使楷书这种实用字体得到了固化的话,那么,唐以后再难出现众多楷书大家,是否是因为唐楷作为楷书的审美典范,固化了我们楷书的审美追求,使千百年来书家们无法超越之?带着这些思考,我对楷书艺术之美及其本体语言的笔法、字法、章法等作了不断探索。

    首先是开阔楷书的审美视野,大量临摹魏碑、写经体等,在笔法和字法上突破唐楷的经典范式。如在笔法上,唐楷注重逆锋入纸起笔法,也可将这种笔法称为“实逆起笔法”。这种起笔法给我们以端庄、凝重的审美效果。笔法的内在节律相对繁复,而笔法与笔法之间无直接的映带,节奏相对平缓。我探索着用写经体和行书中的露锋起笔法来写楷书,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这种露锋起笔法的本质也是逆锋入笔,只不过是在书写时在空中逆锋,笔入纸的一瞬间是顺势露锋。我们可以将这种笔法称为“空逆起笔法”。这种起笔法给我们以端庄中显灵性的审美效果。笔法的内在节律相对简约,而笔法与笔法之间有映带之美,节奏明显加快。这种笔法突出了楷书艺术的书写性和快节奏的时代特征。在字法上,不再用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等间架结构美的传统方法,而是用均匀、对称、对比等形式美的方法来探索字法的审美标准。

    我们生逢太平盛世,楷书艺术定会有一种新的气象呈现给世人。愿与热爱书法的人们共同努力。(洪亮)

责编: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