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书教论坛 > 正文

书法教育不能削足适履

出处:深圳商报  发布时间:2014-06-06 11:40:40  

    欧柳颜赵、苏黄米蔡,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我国是最注重文字书写美感的国家,古时考科举,文章好,字更要好。传说蔡京受到徽宗赏识,是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同样在明朝,严嵩当上内阁首辅,他的书法也是大大地立了功,现在我们去曲阜的孔府旅游,“圣府”两字匾额就是严嵩所写。给孔圣人家写匾额,除了位高权重以外,这字的功力也可见一斑。

    大凡中国国力强盛之时,文化也必然强盛昌盛。古时文人四艺,琴棋书画。如说古琴之前式微,于申遗之后渐渐繁盛;围棋沦于体育竞技,出离文墨;而书画之中就以文字论,简体字推行,硬笔书写通行天下,加之如今计算机等科技的兴起,国人渐渐地丧失了汉字的书写能力。不仅仅提笔忘字,错别字以及笔顺错误更是数见不鲜。如今的中国人连握钢笔都不会了,更遑论握毛笔。国力越来越强,而文化感却越来越丢失了。

    随着书法进课堂的呼吁,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书法教材,将书法规定为小学3至6年级国家必修课程和其他中小学年级选修课,这是让国人拍手称快的事。然而又一则消息的出现,则让人不得不为这个事情担忧起来。

    近来,网上一篇《“反田楷同盟”倡议书:全体反“田楷”的书友们联合起来!》的帖子使得书法界哗然。文中爆料称,“田英章的儿子田雪松、田英章的弟子荆宵鹏正在编写教育部书法教程,打算把田英章的楷书作为官方教材出版,推广成为孩子们在学校使用的教育部指定田楷教科书”。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书法进课堂这样的好事情,却不由得引发了人们的深思。书法是应该进课堂,可是什么样的书法应该进?

    田英章先生是如今的楷体书法大家,先生主要研写欧体楷书,对于楷书的普及工作做了一定的贡献,应该予以肯定和承认。然而现在许多人根本无法将田英章先生的字与正统的欧体楷书做清楚的甄别,以至于如今“田楷”就是“欧楷”,这种认识颇为普遍。甚至于大肆推崇田先生,称其为“第一”、“大师”、“圣手”等等,这就引起当今许多楷书爱好者的反感。倘若田英章楷书成了中小学书法课的备案,势必引起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情绪反弹。

    诚然,田体楷书适合初学者,而且字体受到现在电脑印刷字库的影响,工整俊秀容易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田体楷书现在市面上字帖颇多,网上的视频教材也很多,即便课上学生们没有完全灵活掌握,也可以在课下找一些相应的教辅材料。但是像书法进课堂,这种书法界的大事,怎么可以如此武断地决定使用什么样的“体”作为教材呢?而且田体毕竟还是一个非常“新”的体,其历史凝重感与古代著名书法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假如在全国作为教科书大幅度推广,势必使得真正的欧体楷书,乃至颜体、柳体等逐渐式微,造成一个现代人书写体的一家独大,书法的历史底蕴将一去不复返。

    古琴复兴以后,一度学院派与民间的弹奏技艺水火不容。学院派的弹奏法以表演的张力为主,结合了现代民乐,如古筝、琵琶,以及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活力十足,却缺乏韵味。而如今书法的复兴,是否也要走古琴的老路呢?是不是所有的孩子们都适合田体的楷书呢?难道校园课堂里就不能因材施教,也教授其他字体,以供同学们选择么?如此削足适履的书法教育,到底是为了复兴这门国粹,还是要毁了国粹的底蕴呢?

 

责编:彭强